一文读懂,区块链如何解决“数据孤岛”!

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,特别是5G、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,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,数据存储、计算、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。

国家发改委5月26日消息,国家发改委、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布局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,加快实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。

过去有“西气东输”、“西电东送”,今有“东数西算”。

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中,提到“安全高效”是我国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的四大重点之一。当前我国数据中心的集约化水平还不高,各行业纷纷建设数据中心,但互不联通,出现了“数据中心孤岛”“云孤岛”等苗头。要加快推动数据中心、云、网络之间的协同联动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同时,加强对基础网络、数据中心、云平台、数据和应用的一体化安全保障,加强对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。(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可阅读全文)

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统筹布局、完善标准、一体化实施推进。其中“数据一体化”为一个方面,旨在建设数据共享开放、政企数据融合应用等数据流通共性设施平台,试验多方安全计算、区块链、隐私计算等技术模式,构建数据可信流通环境。

那么,“数据中心孤岛”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?

什么是“数据中心孤岛”?

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中,我们得知“数据中心孤岛”现象,指的是各行业建设互不贯通的数据中心平台。

拿互联网举例子,2020年以来,移动互联网月活跃设备数环比增长基本持平,平台开始进入用户稀缺时代。

只有“抢到并占有”越多的用户资源(数据),平台才越有竞争力。

”数据中心孤岛”由此而生……

而从数据隐私角度看,在互联网时代,创造主体生产的数据,会很容易被复制、传播,个人用户的数据权益无法得到保证,数据隐私权极其容易被侵犯。

大量数据和数据交互记录被这些数据中心平台垄断。平台之间互不开放,严重阻碍了数据的流动,用户创造了数据只能被企业无偿使用。

此次国家枢纽节点重点任务之一便是促进数据有序流通。

而从个体角度来看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产生的数据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那么,区块链如何破解“数据中心孤岛”现象?数据隐私如何得到安全保护?

区块链瓦解“数据中心孤岛”
安全保护个体数据隐私

首先,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字资产的确权和可追溯问题。

数据的产权主体在链上被清晰确认,协作和交易的过程信息记录在链上、且不可篡改,真正实现“我的数据我做主”。

任何一方主体想要获取数据,无需经过任何第三方平台,可以直接与数据主体进行平等价值交换。

当区块链将数据权归属于每个个体,数据中心孤岛会逐步消失,所有上链的数据信息,都是公开透明、不可篡改、不可伪造、可追溯的。

而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,区块链作为一个数据发布和交流的平台,加上安全计算将数据与计算分离开来,能够很好的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,还能拓宽区块链应用可实现功能。

使用安全计算可以实现一些需要隐藏数据或身份的功能,例如拍卖 (隐藏除了最高出价以外的竞价)、不记名投票、匿名评价等。安全计算允许用户用自己的数据参与特定的计算,例如用于(具有公益性质的)研究或指定目的的数据出售,同时可以防止计算方将数据用于其他用途或者转卖。

太空猫公链的数据确权和保护体系,使得用户主体产生的数据归属于自己,成为个人重要资产,授权使用、记录可追溯。

每个用户通过私钥 ID 成为太空猫公链生态的住民,不仅可以更加自主、安全地使用上层各类应用,还能够以无地域限制、不依赖个体间信任的方式在太空猫公链生态内进行高度可信的协作。

太空猫公链可以实现跨链和跨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,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互联网商业中不同商业生态之间的 “数据孤岛”现象,产生极大的商业价值。

太空猫公链的底层基础设施,从解决现实商业中的问题出发,能够支撑起互联网用户级别大规模应用的运行和发展,能够解决公链的去中心化、一致性和可扩展性问题,满足分层多链并行能力、快速交易确认能力、高频交易承载能力、极高系统安全性与可用性、智能合约的图灵完备性、系统的高灵活性与高可扩展性、方便易用的开发能 力、数据隐私保护能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