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O与token:在代币化视角下重新理解DAO

DAO与token

在代币化视角下重新理解DAO

吴志峰 张紫腾
在过去的两三年间,人们对DAO重燃的热情已然转化为切实的复兴。作为一种组织结构,DAO始自“融资-投资”的经济行为,随后成为DeFi等众多协议的治理载体,如今正扩展至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领域,如同一场运动,重构着Web3与加密经济的组织逻辑。
对组织发展史的回顾是理解DAO的一条有效路径:从Taylor的科学管理到扁平化层次结构,及至DAO范式的产生,这是基于组织管理的一个视角,但不是唯一的视角。
理解DAO还有另一条路径:基于“货币/代币”发展史的社会金融化逻辑。本文将从代币演化的角度尝试解读tokenization与DAO之间的关联,对DAO治理现存的问题予以回应。
Figure 1 DAO市场现状,source: deepdao.io

1

从齐美尔到大卫·鲍威

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《货币哲学》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货币的认识:货币是一切价值的公分母,可以用来度量一切事物的价值,“荣誉与信用、才智与价值、美与灵魂拯救都可以交换成金钱”。
在齐美尔看来,“万事万物皆可商品化、货币化”的现代性逻辑,让很多社会行为被化约为经济行为,变得可量化、可计算。之后的百年内,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出空前繁盛的金融市场,人们关注到“经济金融化”的趋势与金融资本的力量,股权制公司崛起。
本质上说,金融化改变了资产的流动性,经济资源得以在时间中跨期配置,并伴随一系列风险与收益的消长。随后,这种“金融化”的逻辑开始扩展至社会领域,更多事物被转变为“资产”,进而打包、切分,即资产的证券化。人们用权益投资、升值后产生资本利得的理念来理解自己的生活,金融化重塑了社会群体间的权力与利益关系。
艺术品金融化/代币化是较为典型的例子,但它不够颠覆性。在David Bowie这位大胆、素以前卫著称的大师那里,一场1997年的金融实验让我们看到了“代币化”的先声。
David Bowie首次将“资产证券化”用于音乐版权,将自己的创作内容设计成金融产品,发行了个人的债券,在不放弃作品所有权的情况下,预支作品未来十年的收入。
Figure 2 David Bowie Bond
如今,浸淫在区块链与web3创作者经济语境下的我们,再去看David Bowie的“个人音乐版权债券”,一定会下意识地与token联系起来。社会金融化的脉络延伸至今,基于区块链的token正成为这一力量的有效媒介。事实上,“货币化”早已走向“代币化”,诸多承载价值的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卷入了tokenization的浪潮,生成一种新的结构。

2

“tokenize everything”

“Bowie Bond”更像是一种精神产品。时至今日,在区块链与token体系中,我们看到这一想法越来越多地落地于真实的创作实践:在Rally、Roll等平台上,社交代币(social token)正扮演着类似的角色,以金融化的逻辑哺育web3的粉丝经济。
图片
Figure 3 Social Token, Source:Messari
在内容领域,Mirror.xyz的代币众筹机制改变了内容生产与消费关系,人们通过token而共同持有一篇文章、一本网络小说、一部电影,形成一个紧密而有机的社区;在流行文化领域,Doge、Shiba、GM是互联网社区表情包与热门梗的token,在加密市场开辟出Meme币的门类,更不用说整个非同质化代币(NFT)市场的文化符号与价值实现……如果化用奥西普·曼德尔施塔姆的话,我们可以说,(加密经济的)历史的目的就是把token收集到一起,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token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。
对那些过去我们觉得捉摸不定的非物质要素:内容、文化、身份、声誉、时间、愿景等而言,token不只是衡量它们的标尺,还是它们的表达载体,甚至是它们本身。在组织领域,DAO正是如此:在区块链的底层共识基础上,我们“tokenize”了组织。
图片
Figure 4 代币化与金融化 ,Source:wikibit

3

组织的金融化与代币化

股份制公司是上一个阶段的被金融化的组织,金融资本主义表现在公司治理层面,即“股东价值最大化”的治理原则,用时兴的话语来说,持有公司股票的人具有明确的共识与愿景:为公司创造价值,从而提升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。
因此,DAO是否只是一个全员持股的公司呢?
token在DAO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股票在公司里的作用,这一点不可否认,但token对组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,token是比传统公司制股票更有力的组织媒介。
溯及DAO的早期实践,我们可以看到token在其中扮演的角色:作为DAO的首次落地,The DAO的参与方式就是用ETH兑换它的权益代币DAO token,后者代表出资者权益,用于社区表决投资标的,共享投资收益;与之类似,在MolochDAO极为简洁的token机制设计中,Moloch的share仅有的两个功能,对应着整个组织的加入机制与退出机制:用ETH兑换share来加入,销毁share,取回ETH即退出。在上述的应用中,token是参与组织、管理组织的唯一手段,在经济学意义上也是最平等公正的手段。
随着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,DeFi协议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载体,让协议以去中心化自治的方式由社区共治,因此催生了协议型DAO的兴起。治理代币,例如MakerDAO的$MKR,Uniswap的$UNI等,可用于提案与投票,还可用于流动性挖矿(liquidity mining)、收益耕作(yield farming)与权益质押(staking)等。
Figure 5 DAO的五层架构参考模型
《去中心化自治组织:发展现状、分析框架与未来趋势》一文提出DAO的五层架构参考模型。其中,token激励模型、token发行/流通、token锁仓/回收、token币值管理与声誉系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激励机制层。
由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,token更可被信任。在传统公司还深陷于内部股份流转、套现的黑幕时,token因其防止腐败、公开审计、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而无人为干预的属性,能够以更低的社会成本把个体组织起来。
Figure 6 Advantage of Considering Tokenization ,Source:appinventiv.com

4

token:颗粒度极细的行动价值捕获

DAO如何有效地捕获内部成员、贡献者的行动价值?token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一大特性,就是颗粒度极细。
在传统的公司制中,我们每个人作为“打工人”、“大机器上的螺丝钉”,行为往往会被淹没在一个更大的框架里:个人的贡献算小组的,小组的贡献算工作组的,工作组的贡献算部门的,部门的贡献算管理层的……公司的整体效益经过科层制的传导,很容易造成贡献与收益的不匹配,对于那些按月度领取固定薪酬的人来说更是如此。
因此,大公司为了避免组织成员上班“摸鱼”,不厌其烦地施加各种KPI,或进行绩效激励的改革,但仍然难以摆脱制度性的弊病,反而可能显得臃肿。
Figure 7 DAO工具:coordinape & sourcecred
而在DAO中,通过一系列DAO工具,例如Coordinape与SourceCred,我们可以自下而上地评估贡献价值、对贡献进行量化,据此来发放token进行有效的、具体到某一个行为的激励。BanklessDAO正是如此,它用自己的代币$Bank组织起一个具有生产力的价值闭环。固然一个DAO可以选择直接发放ETH或USDC,但如此一来,DAO能实现的组织价值似乎被圈定在了一个有限的行动空间内,同时也无法推动DAO内部的共识与社区凝聚力。
在传统公司制中,如果把股权分割得极细,用于日常工作的激励,这似乎是难以想象的,但DAO却可以实现“组织行动的代币化/权益化”,通过贡献得到的token,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平等氛围中的认可,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“盼头”,更强化了DAO的归属感与认同感。在DAO光谱中,一些DAO也会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方案,比如建立起与token挂钩的POAP(出勤证明协议)体系,未来可用poap兑换token。
在另一个角度看,将组织行为“代币化”也是DAO维持自身存在的一种必然。因为DAO是边界开放、进出自由的,倘若贡献得不到有效的激励,或者价值在缺乏社区共识的情况下被分配了,那么成员就可以像Moloch的“怒退”一样,在DEX上swap换回ETH离场。
总的来说,token是一种灵活的、颗粒度极细的价值捕获媒介,它将DAO的“工作-工资”关系细化为“贡献-代币”关系,从而改变了以往笼统的薪酬制度。一个完善而有机的token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关键人员离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,因为组织行为已进入了token建立的理性化、可计算的体系;但同时它也不会抑制新进入的人才的创新,因为token的激励触角可以触达某个行为本身。

5

回应token泡沫

在加密实践中,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“DAO”发行token,以“共识”之名行“集资”之实,用故事营销来创造token的投机泡沫,从而以极低的token合约部署成本收割韭菜钱包里的ETH。
人们或许会归咎于“金融化”逻辑,但“金融化”本身是不断发展,自我修正的。这就是为什么经历了南海泡沫后,股份制公司的组织范式并没有就此消亡,而是成长为今日举足轻重的组织形式。
Figure 8 南海泡沫
因此,token的投机泡沫本质上不是由于“过度的代币化”,而恰恰反映了代币化程度不足,代币化的逻辑停留在浮浅的工具理性层面,而尚未入及组织理念与价值层面。
如肖风2018年在“区块链与数字金融”论坛上所讲:“token不是融资工具,融资仅仅是附带的价值,Token真正的价值在于只有基于Token,你才能在区块链上构建一个经济激励模型。”
对于token的价值,肖风补充道:“第一,构建一个激励机制是Token最核心的价值。第二,Token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上帮助社区运营建立一个治理机制。第三,Token帮助实现市场的热启动。第四,Token是融资工具。第五,Token具有投资价值,但我们认为其投资价值在于系统的无限可扩展性。”
Figure 9 token rights,Source:bitcoin wiki
如果仍用理解股票、证券、金融产品、融资工具的眼光片面地理解token,我们无异于抛弃了token经济模型背后的管理学、政治学、社会学乃至哲学意涵。正如前文所揭示的那样,token对于DAO的治理有多元而丰富的用例,tokenization是对货币化、证券化的阶段性超越,而不是同义词替换。齐美尔的货币哲学在如今或许仍有启发:我们同样可以说,token只是“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”,而人无法永远栖居桥上。

6

总结

在社会金融化的视角下,代币化的逻辑深刻地形塑了组织的样貌,通证或代币在DAO中的作用,比在以往任何的组织形态中都更为本质——对于一个纯粹的DAO而言,脱离token激励系统是无法正常运转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在Kondova G, Barba R.的《Governance of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》中,token被认为是“一个组织被认定为DAO”的必要条件。
tokenization将成为web3 的原语,它在加密实践中试探着自己的力量边界,呼唤着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与加密原生工具,也在呼唤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变革:如何摆脱旧有的惯性,在区块链、web3的自由、平权精神、token的价值实现逻辑中,重新理解DAO,重新建构组织,进而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变革。